一、高爐雷達液位計安裝要點:
1.選擇合適的位置
避免干擾源:要遠離可能產生強電磁干擾的設備,如大型電機、變頻器等。例如,若附近有變頻器在頻繁啟停,其產生的電磁輻射可能會影響雷達液位計的信號傳輸,導致測量誤差。
考慮介質特性:對于高爐內部復雜的介質環境,應選擇介質流速穩定、無大量泡沫和蒸汽堆積的位置。如果安裝在介質波動劇烈或者有大量泡沫產生的地方,會影響雷達波的反射,使測量不準確。
確保安全距離:和其他設備(如高爐爐壁、管道等)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,避免受到外物碰撞或者熱傳導的影響。
2.正確安裝儀表
安裝方式:根據現場實際情況,可采用螺紋連接、法蘭連接等方式。在連接過程中,要確保連接緊密,防止出現泄漏。例如,采用法蘭連接時,要按照正確的扭矩擰緊螺栓,同時使用合適的密封墊片,以保證良好的密封性。
垂直對準:雷達液位計的天線必須垂直于被測介質的表面,以保證雷達波能夠準確地發射到介質表面并接收反射波。可以使用激光水平儀等工具來調整雷達液位計的垂直度。
避免遮擋:安裝后要檢查周圍環境,確保沒有障礙物遮擋雷達波的傳播路徑。特別是在高爐周圍可能存在各種復雜的結構和管道,需要仔細檢查并清除可能的遮擋物。
3.電纜鋪設與連接
電纜選型:選擇質量良好、屏蔽性能優*的電纜,以防止外界電磁干擾影響信號傳輸。例如,可選用帶有金屬屏蔽層的電纜,并且將屏蔽層可靠接地。
合理布線:電纜應按照規范布線,遠離動力電纜和強電設備,避免與其他電纜纏繞或交叉。在高爐現場,電纜最好鋪設在專門的電纜橋架內,并且橋架應接地良好。
連接牢固:在連接雷達液位計時,要確保電纜連接牢固,接觸良好。可以使用防爆接頭等合適的連接方式,保證電氣安全。
1.初步檢查與設置
外觀檢查:在通電前,再次檢查雷達液位計的外觀是否有損壞,包括天線、外殼、連接部位等。同時,檢查設備的銘牌參數是否符合高爐工況的要求。
參數設置:根據高爐內介質的特性(如介電常數、密度等)和測量范圍,在雷達液位計的編程器中設置正確的參數。例如,如果高爐內的鐵水介電常數較高,需要在設備中設置相應的介電常數參數,以確保測量的準確性。
通訊測試:如果是支持遠程通訊的雷達液位計,要進行通訊測試,確保能夠正常與控制系統進行數據傳輸。可以通過向控制系統發送測試信號,檢查數據接收情況來判斷通訊是否正常。
2.現場校準
空罐校準:在高爐停產檢修或者新安裝后初次調試時,當高爐為空罐狀態時,對雷達液位計進行零點校準。此時,雷達波應直接反射回天線,輸出應為零液位信號。可以手動調整設備的零點參數,使其與實際空罐狀態相符。
滿罐校準:當高爐處于滿罐狀態時(需準確知道此時的液位高度),進行滿量程校準。以已知的滿罐液位高度為標準,調整雷達液位計的滿量程參數,使設備顯示的液位值與實際液位值一致。
多點校準:為了提高測量精度,可以在液位變化的中間過程選取幾個穩定的液位點進行校準。例如,在液位分別為20%、40%、60%、80%等位置時,記錄設備顯示的液位值并與實際液位比較,然后對設備進行微調校準。
3.性能測試與驗證
模擬液位變化測試:通過緩慢改變高爐內的液位高度(可以通過進料或者排料的方式實現),觀察雷達液位計的測量值變化是否連續、準確。例如,以一定的速度向高爐內注入鐵水,同時觀察雷達液位計的測量值是否能夠實時、準確地反映液位上升的情況。
穩定性測試:長時間運行測試,檢查雷達液位計在高爐持續生產過程中的穩定性。觀察測量值是否出現波動或者漂移現象。如果發現測量值不穩定,可能需要重新檢查安裝位置、參數設置或者設備本身是否存在故障。
對比測試:如果有條件,可以同時使用其他可靠的液位測量方法(如差壓式液位計)與雷達液位計進行對比測試。比較兩種測量方法的結果是否一致,以驗證雷達液位計的準確性。
